学习语丨中国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、稳定力量、进步力量
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,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,中国始终是维护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上讲话指出“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,中国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、稳定力量、进步力量”,这一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、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决心和信念。今天,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,与您一同学习领会。
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

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。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、发展、合作、共赢旗帜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,落实全球发展倡议、全球安全倡议、全球文明倡议,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,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进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。
——2024年8月22日,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
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变局和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,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团结合作,以宽广胸襟超越隔阂冲突,以博大情怀关照人类命运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。中国愿同各国一道,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,做友好合作的践行者、文明互鉴的推动者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者,携手开创这个星球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——2025年7月25日,习近平接受外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时的讲话
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、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。当年,面对正义与邪恶、光明与黑暗、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,中国人民同仇敌忾、奋起反抗,为国家生存而战,为民族复兴而战,为人类正义而战。今天,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、对话还是对抗、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。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、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,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,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——2025年9月3日,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
我们要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

我们要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。当今世界,和平赤字、发展赤字、安全赤字、治理赤字有增无减。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提出全球发展倡议、全球安全倡议、全球文明倡议,就是为了破解上述赤字,以公平正义为理念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。
——2025年5月7日,习近平在《俄罗斯报》发表题为《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》的署名文章
坚持公平正义。弘扬正确二战史观,反对冷战思维、阵营对抗和霸凌行径。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,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。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、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,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。
——2025年9月1日,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
历史昭示我们,多边主义是人心所向、大势所趋,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依靠。我提出全球治理倡议,旨在推动各国携手行动,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。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,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,夯实多边主义根基。同时,要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,提升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。通过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,充分调动各方资源,更好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。
——2025年9月8日,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的讲话
中国期待同各国携手努力,实现和平发展、互利合作、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

今天,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。我们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,持续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,稳步扩大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等制度型开放。我们坚定不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,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、新机遇。中国期待同各国携手努力,实现和平发展、互利合作、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。
——2023年12月2日,习近平致2023年“读懂中国”国际会议(广州)的贺信
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多年来的实践带来很多启示,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,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、办好事、办大事。中方不追求独善其身的现代化,欢迎更多外国朋友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。中方愿本着合作共赢理念,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,同各方一道,努力推动实现和平发展、互利合作、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,更好造福各国人民。
——2024年10月11日,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
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,中国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、稳定力量、进步力量。我们真诚希望各国都以史为鉴、以和为贵,共同推进世界现代化,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!
——2025年9月3日,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
中国法制新闻网摘编:亓淦玉 |